高血压十年难控,头晕手麻苦不堪言
我曾有一位患者冯先生,饮酒频繁,体型偏胖,被高血压折磨了十年。长期依赖西药降压,但血压始终波动在160-180/100-110 mmHg之间。近半年来,症状加重,头重脚轻,伴胸闷气短,夜寐不安,晨起口苦黏腻。西医建议调整用药,但患者担心副作用,转而寻求中医治疗。
面诊时我发现他的面色红赤,舌体胖大,舌边齿痕明显,舌苔黄厚腻,脉象弦滑有力,辨证分析为痰湿壅盛、肝阳上亢,兼有湿热内蕴之证。
10年高血压是怎么发展的?
那是因为冯先生长期饮食不节,脾胃运化失职,酿生痰湿。湿性黏滞,阻碍气机,久而化热,湿热交织,上蒙清窍,故头晕头重;痰湿流注经络,气血运行不畅,故手麻肢困。加之肝气郁结,阳亢化风,风痰上扰,加重眩晕。脉弦滑、舌苔黄腻,皆为痰热内盛之象。
细究其病位,湿热痰浊弥漫三焦:上焦气机壅滞,清阳不升;中焦脾胃失和,痰湿内生;下焦水道不利,湿浊难泄。三焦气化失常,导致血压居高不下,症状缠绵难愈。
因此,故开方三仁汤加减,通利三焦,平肝潜阳。三仁汤源自《温病条辨》,以“开上、畅中、渗下”通调三焦。杏仁宣肺开上焦,白蔻仁醒脾畅中焦,薏苡仁渗湿利下焦,配厚朴、通草行气利水。合天麻、钩藤平肝熄风,茯苓、泽泻健脾祛湿,丹参、地龙活血通络。全方清湿热、化痰浊、潜肝阳,标本兼治,气机得畅而血压自平。
通三焦、化痰湿,血压稳步降
患者服药一周后复诊,头晕手麻减轻,舌苔转薄白,血压降至150/95 mmHg。原方去通草,加夏枯草,清肝火继服。
二诊时,头目清爽,夜寐转安,血压稳定于140/90 mmHg,遂减天麻、钩藤用量,加白术、山楂,健脾消脂。
调理三个月,血压降至120/80 mmHg,症状消失,舌脉平和。随访半年未复发,停用西药。
中医治疗高血压,绝非单纯降压,痰湿得化,肝阳得潜,气血调和,血压自然归于平衡。三仁汤之妙,在于以轻灵之剂,通调三焦,化浊为清,实为湿热型高血压之良方呢。
中医坚持辨证施治,各位如有不适,记得及时找医生为你辨证,切记谨慎用药。
七星配资平台-配资炒股中心-平台配资-股票十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